王洪白當選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 | ||||
2023年9月22日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第八屆委員會換屆選舉大會在北京召開,重慶市名中醫王洪白主任中醫師再次當選為委員,這是王洪白繼第六屆、第七屆后第三次當選。 王洪白主任中醫師,2023年先后當選了重慶市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醫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中醫藥行業協會名中醫分會副會長。 王洪白是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重慶市名中醫(第二批),重慶市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康復學學科負責人、帶頭人。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第三批重慶市名老中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專家,重慶市名中醫王洪白傳承工作室主任、指導老師。先后獲全國中醫藥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個人,重慶好人,重慶市首屆優秀青年中醫、黔江區優秀共產黨員等表彰獎勵70 余次。 王洪白主任中醫師從事中醫醫、教、研工作四十余年,擅長診治內科、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在肺病、脾胃病、肝膽病、腎病、不育不孕、泌尿系結石及癌癥術后的中醫治療方面,經驗豐富,療效顯著。如運用益氣調中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運用補腎益氣止血法治療腎功能不全,運用健脾疏肝、柔肝破積法治療肝硬化,辨證治療不育不孕、陽痿、早泄、乳腺增生等。成功救治產后大出血、重癥喘脫、重癥功血、術后高熱等,運用補腎健脾法治愈原發性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胃絞痛、臟器下垂、慢性腹瀉等疑難重癥。其精湛的醫療技術、良好的醫德醫風,贏得了病員的廣泛愛戴和贊揚,享譽市內外。 已培養高級中醫人才30余名。目前指導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1名、指導師承高徒10名。近年來承擔省部級課題2項,廳局級課題2項,3 項科研成果被注冊登記為“重慶市科學技術成果”,其中“芪參益胃散治療萎縮性胃炎臨床研究”獲重慶市中醫藥科技成果三等獎。實用專利1項。主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名老中醫常見脾胃病診療技術》2部,在中醫專業雜志發表中醫藥學術論文30余篇。 | ||||
王洪白學術經驗繼承人當選國家及省(市)級學會相關專業委員會職務 | ||||
2023年,王洪傳承工作室學術經驗繼承人先后當選國家及省(市)級學會相關專業委員會職務,其中: 王谷章,主任中醫師,當選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重慶市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黔江區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主任委員。參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名老中醫常見脾胃病診療技術》。 陳煥梅,主治中醫師,當選為重慶市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委員、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委員,黔江區中醫藥學會理事、婦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秘書。主研省部級課題1個,廳局級課題1個。主編《名老中醫常見脾胃病診療技術》1部,副主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1部,發表與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相關的論文3篇。 鄭瓊飛,主治醫師,當選為重慶市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專業委員會委員、腦病專業委員會委員,黔江區中醫藥學會理事、中醫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委員。主研廳局級1項、大學課題1項。參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名老中醫常見脾胃病診療技術》,發表與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相關的論文3篇。 楊秀翠,主任中醫師,當選為重慶市中醫藥學會腦病專委會委員、傳統診療技術與經驗方整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黔江區中醫藥學會理事、針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委員。主研廳局級課題1項。參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名老中醫常見脾胃病診療技術》,發表與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相關的論文1篇。 楊勇,主任中醫師,當選為重慶市中醫藥學會男科專委會委員,黔江區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委員。參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發表與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相關的論文1篇。 曾紅衛,副主任中醫師,當選為重慶市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黔江區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委員。參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 張鳳艷,中藥師、學術經驗繼承人,黔江區中醫藥學會理事、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委員。參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名老中醫常見脾胃病診療技術》,發表與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相關的論文1篇。 楊光林,針灸師,黔江區中醫藥學會理事、針灸專業委員會委員、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委員。參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 文章,主治中醫師,黔江區中醫藥學會理事、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委員。參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名老中醫常見脾胃病診療技術》。 曾艦,學術經驗繼承人,黔江區中醫藥學會理事、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名中醫學術研究專委會委員。參編《名老中醫王洪白臨證經驗集》《名老中醫常見脾胃病診療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