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術分級
根據手術的風險性、復雜性、技術難易程度和科室實際情況,手術分為四級(包括介入、腔鏡等各種微創手術)。
(一)一級手術:風險較低,過程簡單,技術難度低的普通手術。
(二)二級手術:有一定風險,過程復雜程度一般,有一定技術難度的手術。
(三)三級手術:手術風險較高,過程較復雜,技術難度較大的手術。
(四)四級手術:手術風險高,過程復雜,技術難度大的重大手術;新開展的手術。
二、手術醫師分級
手術醫師應依法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根據手術醫師取得相應的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受聘的專業技術職務、從事相關專業的年限和實際能力,手術醫師分級如下:
(一)住院醫師
1. 低年資住院醫師:擔任住院醫師3年以內;
2. 高年資住院醫師:擔任住院醫師3年以上。
(二)主治醫師
1. 低年資主治醫師:擔任主治醫師3年以內;
2. 高年資主治醫師:擔任主治醫師3年以上。
(三)副主任醫師
1. 低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3年以內;
2. 高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3年以上。
(四)主任醫師
三、各級醫師手術權限
根據我院外科目前開展的手術級別范圍,對具有不同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開展不同級別的手術進行限定,由科主任對其專業能力進行審核后提出相應手術權限意見,醫務部審核,業務副院長審批,授予相應手術權限,由醫務部開展督查工作。
(一)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的直接指導下,逐步開展并熟練掌握一級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在熟練掌握一級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的直接指導下,逐步開展二級手術。
(三)低年資主治醫師:熟練掌握二級手術,并在上級醫師的直接指導下,逐步開展三級手術。
(四)高年資主治醫師:掌握三級手術,有條件者可在上級醫師的直接指導下,逐步開展四級手術。
(五)低年資副主任醫師:熟練掌握三級手術,在上級醫師的直接指導下,逐步開展四級手術。
(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在主任醫師指導下,開展四級手術,亦可根據實際情況單獨完成部分四級手術、新開展的手術。
(七)主任醫師:熟練完成四級手術,開展新的手術。
各級醫師手術權限的更改,原則上每年組織一次評審修訂,由各級醫師提出申請,科主任審核,醫務部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討論,報業務副院長審批。
四、手術審批權限
(一)常規手術
實行責任醫師、組長醫師、科主任三級審批制度。所有手術審批表必須有科主任簽名,科主任不在時由科主任指定有資格醫師代簽。
(二)急診手術
急診手術原則上應由具備實施手術的相應資格的醫師主持手術,如發現需施行的手術超出自己手術權限時,應立即報上級醫師或科主任安排具有手術資格的醫師主持手術。但在需緊急搶救生命,上級醫師又暫時不能到場主持手術時,值班醫師在不違背上級醫師口頭指示的前提下,有權、也必須按具體情況主持其認為合理的搶救手術,不得延誤搶救時機。
(三)新技術、新項目
涉及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操作應遵循《醫療技術準入管理制度》,經醫院審批同意后方能開展。
(四)重大手術
對我院界定的重大手術,必須按照《重大手術審批制度》的規定進行上報審批,獲準后方可實施手術。
(五)非計劃性再次手術
屬非計劃性再次手術的應嚴格執行《非計劃再次手術管理制度》。
(六)特殊手術審批
1. 凡屬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視作特殊手術。
(1)被手術者系外賓、華僑,港、澳、臺同胞;
(2)特殊保健對象,包括高級干部、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及民主黨派負責人等;
(3)可能引起醫療糾紛或已形成醫療糾紛的;
(4)同一患者24小時內需再次手術的;
(5)高風險手術(患者基礎病較多、病情較嚴重、特殊體質、可能導致殘疾或毀容的手術、緊急手術無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6)外院醫師參加手術的;
(7)人體器官切除手術;
2. 特殊手術報告、審批程序。
(1)住院醫師填寫《特殊手術審批表》一式兩份,經科主任簽字后上報醫務部。
(2)《特殊手術審批表》經醫務部主任或副主任審批后,一份存于病歷,一份存醫務部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