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桂枝湯”的臨床應用 |
張鳳艷 |
桂枝湯為東漢張仲景所著《傷寒論》開篇之首方、柯韻伯譽其內“張仲景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美方”王子接稱:“桂湯和方之祖。”《傷寒論》三百九十七條中涉及到桂枝湯者就近三十條,有學者統計《金匱要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五味藥物合一起,便是桂枝湯。 桂枝湯可以調和營衛、調和脾胃、調和氣血、調和陰陽,方藥組成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甘草。桂枝能夠溫陽通脈、散寒止痛,芍藥養血斂陰、緩急止痛,桂枝、芍藥配伍能夠調氣血、調陰陽。生姜、大棗、甘草配伍,可以調和營衛、調和脾胃。其方配伍嚴謹,用藥精良。桂枝湯在臨床上使用非常廣泛,涉及內外婦兒諸科,療效也十分滿意。在跟師過程中,師父用此方治療多種疾病,亦每獲良效。 某女,67歲,惡寒、汗出多、流清鼻涕、咳嗽痰少色白、喉嚨發癢、食欲不振、舌紅苔薄、脈浮。處方:桂枝15g 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棗15g、紫菀15g、杏仁12g、厚樸15g、茯苓15g、陳皮15g、加生姜三片,水煎服。囑咐病人服藥后服熱粥一小碗,加蓋衣被,取暖以助發汗,全身微有汗出為佳,禁生冷、粘滑、肉醬、五辛、酒酪、惡臭等物。病人服用兩劑后癥狀解除。 某女,40歲,鼻塞、打噴嚏、流清涕、手心出汗、大小便如常,舌紅苔薄、脈浮緩,診斷:鼻淵.風寒來肺、汗證,處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6g、大棗15g、黃芪30g、防風15g、白術15g、蒼耳子15g、白芷15g、羌活15g、蟲退10g、地骨皮15g、龍骨30g、牡蠣30g、加生姜三片、叮囑病人注意保暖、禁食生冷、辛、酒酪等物,病人服用三劑后癥狀解除。 某女,46歲,口干,口苦,右耳后乳突至肩胛部疼痛,右胸部疼痛,右側肢冷,左側汗出,舌紅苔簿,脈緩,診斷:頸痹.經絡痹阻,處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6g、大棗15g、葛根30g、姜黃15g、當歸15g、赤芍12g、黃芪50g、桃仁15g、紅花10g、川芎15g、地龍10g、生姜15g、黃芩15g。叮囑病人注意保暖、禁食生冷食物、病人服用七劑后,右側汗出好轉。二診處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6g、大棗15g、黃芩15g、姜黃15g、桃仁15g 、紅花10g、地龍12g、木瓜15g、黃芪50g、薏苡仁30g、川芎15g,再服7劑,病人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