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名中醫王洪白學術經驗——雙天多虛論 |
王谷章、陳煥梅 |
跟師重慶市名中醫王洪白主任中醫師半年,師父在治療疾病時運用獨特的理論進行診治疾病,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將他按照“雙天多虛,宜補宜調”的學術觀點,在治療疾病時注重調理后天補益先天的經驗進行總結: 一、雙天多虛論 (一)先天生命之基 1.先天之精成就生命。生命起源于父母腎中之精,稱為先天之精,《靈樞.決氣》:“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薄鹅`樞.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2.先天之本難全。父母之精來源于父母,代代相依,稟賦相承,歷經千年萬載能不漸衰?若初始之精為百分之百,傳之10代,100代,其精之質量定無百分之百,其稟賦也難宗其初。如水流萬里,源頭之水十不足一,后入之流或占其九,其理一也。次之,先天之精是生命的源動力,維持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生存需,漸次消耗,雖有后天之精之補充,未尚十全,其稟賦亦漸變。 (二)后天生命之旅 1.后天即生命的全過程。概言之“生長壯老矣”,即出生,成長,成年,衰老,死亡。 2.后天之本多虛“生長壯老矣”的全過程是一個由弱到強,由強到弱,直至衰亡的過程,整個過程中,虛者十居其九。 二、善用古代經典作指導 師父在博覽古代醫學經典之余,啟歷代醫家真言,獨創“雙天多虛,宜補宜調”學術觀點。歷代醫家對先天與后天的有很多論述。如《景岳全書》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通過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醫宗必讀·脾胃后天本論》:“脾何以為后天之本?蓋嬰兒既生,一日不食則饑,七日不食則腸胃涸絕而死。經曰:安谷則昌,絕谷乃亡。猶兵家之糧道也,餉道一絕,萬眾立散;胃氣一敗,百藥難施。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于胃,灑陳于六腑而氣生,和調于五臟而血生,而火資之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醫宗必讀》說“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于胃,灑陳于六腑而氣至,和調于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以為生者也,故日后天之本在脾”。李東垣在其《脾胃論》中指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薄渡鼾S遺書》有言:“脾胃一傷,四臟皆無生氣。”《靈樞.決氣篇》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靈樞·經脈篇》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長;《黃帝內經》曰: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女子七歲,腎氣實,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天癸盡矣。明代張景岳說“人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養。非精血無以立形體之基,非水谷無以成形體之壯,精血之司在命門,水谷之司在脾胃,本賴先天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賴后天為之?!?/p> 有關“先天”與“后天”的概念,嚴格來講,“先天”只能同時稟受于父母雙方,而“后天”則可直接或間接的攝取于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總體來說,脾與腎的關系,主要體現在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須靠腎中陽氣溫煦,并腎精氣為后天形體之基礎,而腎之所藏精氣,亦有賴于水谷精微的不斷化生與補充。因此,中醫認為,脾與腎,即“后天”與“先天”是相互資助,相互促進,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如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而至脾陽不足,若脾陽不足,不能運化水谷精微,久則可累及腎陽不足。臨床所見“脾腎陽虛證”即由此而生。 三、雙天多虛論,指導臨床 師父認為:“雙天多虛,宜補宜調”,在治療疾病時特別注重補益先天,調理后天。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即指腎中精氣不足,治療當以補腎為主,其基本方為六味地黃湯(丸)及其衍生化裁,如治療腎陰虛的左歸飲、左歸丸、知柏地黃丸、都氣丸、八仙長壽丸,治腎陽虛的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右歸飲、右歸丸等。 另外,師父在治療疾病時按照雙天多虛理論在治療疾病時往往要使用調理后天補益先天之品。譬如在治療“月家”發病之人,即使無明顯腎氣及腎陽虧虛之證,師傅均要使用溫補腎陽之品;在治療常見病時往往要使用健脾之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