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寒論》藥物篩選有感 |
王谷章 |
本人隨師學習以來,在師傅的安排下從溫《傷寒論》,通過重溫,真正體現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精髓,現對《傷寒論》部分條文的藥物篩選談談體會: 一、從《傷寒論》條文前后對比來看用藥之獨到 “太陽病,下只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湯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證明了厚樸、杏子為喘家要藥。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14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只要表證而見項背強幾幾,不論表虛表實,葛根在所必用。 “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芍藥、甘草治腳攣,急有專長。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感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陽虛不能衛外,故加附子。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 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驚狂、煩驚,用之龍骨、牡蠣。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體現半夏加生姜為嘔家圣藥。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技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芍藥、大黃,貴在辨證明確,配伍確當,同樣都能止痛,但用有緩、急、輕、重不同。 “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體現人參為拯危救急,益氣生津良藥。四逆、白虎,寒熱霄壤,配伍適當,而用各有宜。于此可體現《傷寒論》深明藥性,選藥配伍之精當。 二、從方后加減出入體現用藥之精辟 小青龍湯方后加減法,“若渴,去半夏加栝萎根三兩。“小柴胡湯方后,“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萎根四兩。”足見括萎根有止渴潤津的功效。 小柴胡湯方后,“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真武湯方后,“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干姜一兩”。可見細辛、五味子、干姜,為寒痰咳喘妙品。 四逆散方后:“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真武湯方后則謂:“若小便利者去茯苓。”利小便茯苓頗有療效。 理中丸方后,“其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 桂枝加桂湯方后,“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以大便鞭,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鞭,小便不利,當加桂。”五苓散中以桂枝化氣利水。體現桂枝除調和營衛,解肌發汗功效外還有有降沖逆、利水氣作用。 《傷寒論》集藥成方,各有法度,無一藥之虛設,無一方之混同,反復篩選,更見藥性專長,但又不同于現代單味藥物之藥性化學分析所得,《傷寒論》方,為眾方之祖,藥證相投,療效卓著,從《傷寒論》原文內容,原方加減,劑量輕重,密切結合臨床,采取脈、證、方、藥對比分析方法,去歸納演繹其辨證選藥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