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營養科
是醫院開展臨床營養診療服務的臨床科室
主要工作包括開展
營養風險篩查、營養評估、
診斷、營養治療、營養宣教
與監督等營養診療活動
是醫院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營養風險篩查是規范實施臨床營養診療的第一步,是營養評估和營養治療的基礎。ESPEN將營養風險定義為:現在或潛在的、與營養因素相關的、導致患者出現不利臨床結局的風險。營養風險篩查的目的是關注營養因素引起不良臨床結局的風險,而不是出現營養不良的風險。
目前臨床營養科使用的營養風險篩查工具為“國家臨床營養質控中心”推薦的成人(兒童)營養風險篩查表。成人篩查內容包括了營養狀況、疾病嚴重程度和年齡。兒童篩查內容包含了疾病風險、營養攝入及生長情況等。通過不同的量表對不同年齡段的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
營養評估是在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后,對需要制訂營養計劃的患者由營養師對其營養代謝、機體功能等進行全面檢查,以制定營養支持計劃,考慮適應癥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目前采用的是主觀整體評估(SGA)、患者主觀整體評估(PG-SGA)和微型營養評定(MNA)。
1. SGA是ASPEN推薦的營養評估工具,適用于不同疾病、不同年齡的門診和住院患者。評估內容包括病史與患者的體重、飲食、胃腸道癥狀、活動能力,應激反應、皮下脂肪、肌肉消耗和踝骶部水腫等。
2. PG-SGA是在SGA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專門為腫瘤患者設計的腫瘤特異性營養評估工具。由患者自我評估和醫務人員評估兩部分組成,內容包括進食情況、癥狀、活動和身體功能、疾病與營養需求的關系、代謝需求、體格檢查等。
3. MNA是為65歲以上老年患者開發的營養篩查與評估工具,包括營養篩查和營養評估兩部分,既可用于有營養風險患者,也可用于已經發生營養不足的住院患者。
綜合評價是在營養風險篩查、營養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患者人體成分、重要器官功能、心理與應激、炎癥與代謝等的綜合評價,通過多維度的營養評價為精準營養治療的開展提供治療依據。
營養治療包括腸外營養治療及腸內營養治療。
1.腸外營養:是指通過胃腸外途徑,供給營養物質的方法。胃腸外的途徑包括中央靜脈和外周靜脈等。
2.腸內營養:是指經胃腸道為機體提供各種營養素以滿足機體生理及疾病需要的營養支持治療方法。其途徑包括口服與造瘺。適應癥:⑴吞咽和咀嚼困難。⑵意識障礙或昏迷。⑶消化道瘺。⑷短腸綜合征。⑸炎性腸道疾病。⑹急性胰腺炎。⑺慢性消耗性疾病。⑻糾正和預防手術前后營養不良。⑼其他特殊疾病。禁忌癥:⑴由于衰竭、嚴重感染及手術后消化道麻痹所致的腸道功能障礙。⑵完全性腸梗阻。⑶無法經腸道給予營養,如高流量的小腸瘺。⑷各種腸內營養入徑(鼻-胃-腸、胃-空腸造口等)的特殊禁忌。⑸存在違背倫理學的指征,如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終末期患者。
營養監督包括:膳食調查、人體成分分析及實驗室檢查。
1. 膳食調查:采用“24小時膳食回顧法”,調查內容包括飲食習慣、膳食攝入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產熱比、熱氮比及動/植物蛋白質構成比等,通過對膳食攝入情況的監督來了解疾病對膳食攝入的影響。
2. 人體成分分析:采用人體成分分析儀對患者的人體成分進行分析,通過對人體肌肉、脂肪、水、骨礦物質成分含量、分布的分析,動態地監督疾病狀態下患者人體成分的變化和人體成分的變化對疾病發展的影響。
3. 實驗室檢查:包括血紅蛋白、淋巴細胞計數、白蛋白、前白蛋白、電解質及肝腎功能等。
臨床營養工作不僅僅局限于為患者提供營養補充,還通過營養治療手段,來糾正疾病狀況下患者的營養不良及營養代謝紊亂,通過營養治療來達到改善患者臨床結局、縮短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費用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目的。
臨床營養科簡介
重慶大學附屬黔江醫院(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成立于2013年6月,科室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人,其中副主任營養師1名,主治醫師(營養師)1名,主管護師(營養師)1名,是渝東南地區唯一的臨床營養專科科室,科室位于正陽院區門診樓2樓。
目前科室開展業務情況:1.營養篩查與評估、營養診斷、營養治療、營養宣教的實施與監督;2.參與特殊、疑難、危重及大手術患者會診;3.按需提供醫療膳食、腸內、腸外營養建議或處方;4.規范管理醫療膳食業務;5.規范指導特殊醫學用途食品使用;6.開展營養門診。科室現有腸內營養配置室、人體成分分析儀及多種腸內營養制劑,能滿足臨床需求。
文圖:臨床營養科(圖片來源于網絡)
編輯:黨政辦
審核:黨政辦